top of page

SEEING IN ATOMIC SCALE, THINKING ON GRAND SCALE

We focus on the atomic scale characterizations of materials, exploring the fascinating physics,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opportunities behind.

mmexport1606310147451_edited.jpg
Home: Welcome
Search

如何看待最近AI的突破

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的流行和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语言,图像,声音这些人类思想的载体都开始被AI攻克了。历史证明,科幻能够成为现实。我当前的主要看法是,未来AI确实将逐步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工作,甚至完成十分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和学术工作,而AI将成为一种基础设施...

那些红楼

因为疫情,我许久没有走进教学楼了。实体课堂,和现在online teaching,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从以前我的学生时代到现在当老师,很巧合的是,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一座座红楼里度过的。 无锡一中的老红楼是百年历史建筑,我们这一届学生在里面足足学习了5年时间,然后搬到了学前街...

通过电邮回忆朱老师的育人方式(五)

朱老师75岁生日前夕了解到大家为她准备了一个party,结果就是收到下面的邮件。。。 朱老师七十五岁生日聚会(会议日程) 朱静 <jzhu@mail.tsinghua.edu.cn>2013年10月1日 下午8:27 收件人:全体组员...

通过电邮回忆朱老师的育人方式(四)

朱老师一直鼓励学生跟组外保持学术交流。除在平时我们会出去参加一些会议以外,读博期间我也跟着她在2010年到香港参加一次HKUST的纳米系列研讨会。每次研讨会HKUST会邀请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到香港交流,他们给我们安排的行程非常紧凑(可以看下面的schedule),基本上两天...

通过电邮回忆朱老师的育人方式(三)

10月10日是朱老师的生日,也是辛亥革命纪念日,所以非常好记,所以今天继续来水一篇这个系列,以此遥祝她生日快乐,学术常青。 下面这个email是她看了我2009年的几个工作之后发给我的一封邮件。这封邮件对于刚刚开始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邮件写的很清楚,具体我也...

通过电邮回忆朱老师的育人方式(二)

大概在2000年初开始朱老师研究组就十分强调in situ SEM/TEM的研究。当时组里的in situ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1)实验设计简洁,数据扎实 (2)分析一维材料的surface和thickness dependence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十分系统。我虽然没有亲身...

通过电邮回忆朱老师的育人方式(一)

朱老师,也就是朱静院士,今年80多岁(近照贴在最后,她现在可比我还要精神)。我在2016-2012年我在清华学习期间有幸成为她的博士生从而得到她的很多教诲。她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学生等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地影响。这里我先慢慢通过一些以前和她的邮件交流来回顾一下。...

Atomic Imaging of Cracks

A Viewpoint article on Physics Magazine written by Itama Kolvin well illustrates our recent works on the in situ observation of crack...

All in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ur department (applied physics) will turn into the "Depart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in 2~3 years. However, except for...

Nanoman Series Blog (2007-2008)

Today I saw the news about Xue Qikun (moving to SUSTECH), recalled the interactions with him at the beginning of my PhD. For some new...

Home: Blog2

CONTACT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me: Contact
bottom of page